“过去一年中,感受最大的是外部开放环境发生变化,重点领域技术‘脱钩’风险凸显,对我国提出了严峻挑战。”28日,在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规划论坛上,中国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表示,中国科技未来发展还面临一些风险挑战。
许倞指出,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新技术应用和生产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包括国家安全、就业、社会伦理等。未来奔向科技强国,中国需要由现在大多数领域的“跟跑”,到创造更多“领跑”。
以下为发言实录摘要:
新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的科技创新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应当看到,我国今天在研发投入、产出规模上已经超出了很多国家,科研的质量也在不断上升。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今天构筑新发展格局,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市场优势,这些都为我国下一步走向世界科技创新型国家的前列提供强大基础,国际上对我国科技创新目前给予高度评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给出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我国已经排在全球第14位,也是中等收入国家里发展最快的国家。
在未来发展当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风险和挑战,主要的问题是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过去一年里,我国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重点领域技术脱钩的风险凸显,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另外,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新技术应用和生产业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包括国家安全、就业、社会伦理,尤其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今天提到未来要奔向科技强国,我们要由现在大多数领域的“跟跑”,到创造更多的“领跑”,如果没有引领科技方向的思维,没有引领科技方向和产业应用的能力,就难以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机遇,难以赢得主动权。今年新冠疫情也提醒我们,在公共安全领域、公共卫生领域我们的科技储备也还是不足的。
面向未来,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的思路中要突出自主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按照此次五中全会的要求,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们新时代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要突出支撑发展或者叫引领发展,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和新发展格局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人才为本,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把其作为下一步改革发展和政策的着力点。最后还要突出开放合作,以高水平的开放带动高水平的创新,来共创共建全球创新生态。
对科技自身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国家发展与安全的问题,同时更要注重赶超与引领的关系。
作为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在任务部署上要落实此次五中全会的精神,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四个全面”的总要求来开展研发布局以及政策的落实。
第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该是在国家战略领域能够承担起国家使命的科技创新的国家队,是能够支撑我国在战略领域里自立自强的研究机构、一流大学、创新型企业以及最强的企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构建国家坚强有力的研究开发的核心力量。
第二,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基石。要优化学科布局、研发布局,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推动企业的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多渠道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希望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的机制来加强基础研究。
第三,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是我国补足创新体系短板,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非常重要的任务。新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要构建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锁定关键核心技术,锁定卡脖子的技术,建立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领导机制。新型举国体制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企业的作用,用好我国强大的国内市场。
第四,加速前沿战略部署,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的创新引领,加紧部署一些重大项目,力争和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的创新引领。
第五,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对科技来说,下一步首先要做好各类科技评价,做好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分配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六,要特别关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要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更加鼓励在社会生产实践当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同时所有的科学研究活动要真正支持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引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
第七,科技体制改革以及相应政策方面要更加注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进军,同时特别关注新型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第八,要继续不断扩大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这此五中全会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技创新高地。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面向世界、面向国际的科技创新高地来构筑更加开放的学术环境。